1.問:如何選擇評估類型?是否有明確的申請標準?是否會根據本次審核評估參評類型,作為今后正式的院校分類標準?
答:為更好引導高校分類發展、特色發展,本輪評估設計了兩類四種評估方案供高校自行選擇。對凡選擇第一類審核評估的申請須嚴格把關,學校章程和“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應明確世界一流辦學目標,具有一流師資隊伍和育人平臺,能培養一流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選擇第二類第1種的,其本科人才培養是以學術型為主要方向;選擇第二類第2種的,其本科人才培養是以應用型為主要方向; 通過合格評估5年以上,首次參加審核評估、本科辦學歷史較短的地方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應選擇第二類第3種。
參評高校選擇評估類型時,要避免兩種情形:第一種是跟風。兩類四種評估方案沒有高低之分,只有類型之分,必須按照文件規定,對照進行選擇。第二種是誤解。審核評估尊重高校的辦學定位,不對高校貼標簽、不對高校分層次,更不會成為今后高校分類和高校層次的依據。請參評高校實事求是,對標對表、合理選擇,不跟風、也不要誤解和擔心。
2.問:本輪審核評估采取分類評估的方式,與高校分類管理改革工作思想統一。省廳如何將高校管理改革的分類與審核評估分類統籌開展,等效協調指導?
答:第一是銜接問題。個別省份在探索高校分類設置管理和分類評估,請各省在遵從目前審核評估兩類四種評估方案的基礎上,進行銜接。第二是指導問題。請各省按照審核評估方案發文要求,選取1—2所高校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新更名為教育部教育質量評估中心,以下簡稱評估中心)指導開展第二類審核評估試點,為全面推開本地區審核評估工作做好示范。第三是監督問題。在總結上一輪各省審核評估工作的基礎上,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將會研究建立對各省開展審核評估工作的監督機制,推動各地做好審核評估。
3.問:本輪評估周期是多久?各類高校如何布局?對于審核評估計劃中“前后兩輪評估間隔時間原則上不超過8年”是如何理解的?從專家進校時間開始算還是結論發布時間開始算?
答:本輪審核評估時間為2021—2025年。地方高校方面,各省應科學規劃所屬高校參評時間(不含中央部門高校),均衡安排各年度評估任務,對上一輪評估整改不力、問題突出的高校要靠前安排。中央部門高校方面,此次參評時間與上一輪審核評估參評時間間隔原則上不超過8年,時間起始是上一輪審核評估專家進校時間,對于中央部門高校參評時間,在統籌全國高校評估時間的基礎上,盡量滿足參評高校申請的參評時間。
4.問: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做新一輪審核評估規劃時,主要從哪些方面進行考量?
答:一是要遵循國家對教育發展的最新要求。落實到規劃新一輪審核評估上,就是必須以正確政治方向和新發展理念為導向,服從服務于新發展格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多維度優化調整區域高等教育規劃,激發各類型高校內在發展動能,立足中華大地,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
二是要結合本省高等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省域層面的審核評估總體規劃,要與“十四五”本省高等教育結構布局調整,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統籌考慮、系統設計。真正以新一輪審核評估工作,支撐和引領“十四五”區域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三是要尊重高校個性化發展需求。要將宣傳和培訓方案納入評估工作規劃,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要超前指導高??茖W謀劃方案,充分尊重高校根據自身發展實際,選擇適合的評估“套餐”,要全過程支持服務高校做好評估工作,建立基于共同價值追求的部省校質量共同體。
5.問:參評高校填寫《申請報告》有哪些注意事項?如何有效闡述“申請理由”內容?
答:以下幾點需要關注:一是申請要先確定評估類型,并說明理由。
(1)申請第一類審核評估,其主要理由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學校章程和十四五規劃中確定的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是否明確是辦世界一流大學、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是什么,是否是培養一流拔尖人才,現有的師資隊伍與育人平臺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是否已使學校具備了世界一流大學所應具備的質量保障能力。
(2)申請第二類評估,要說明采用是哪一種方案評估以及方案適配的理由。采用哪一種方案評估主要取決于學校章程和十四五規劃中確定的人才培養主要目標,是學術型為主還是應用型為主,以及學校的師資隊伍與育人平臺是否具有與之相配的保障條件。
(3)地方高校要申請參加第一類評估需由省級教學行政部門向教育部推薦。
二是有異地辦學的校區或者同城多個校區的都要逐一填寫,實際評估時將一并納入。
三是申請報告中還要說明上一輪評估整改情況。包括評估的類型(審核評估/合格評估)、接受評估時間、概括性地說明學校自評、評估報告以及專家反饋的主要問題。學校整改工作開展情況、主要措施、評估整改與持續改進的實質性效果。原則上沒有完成上輪評估整改任務的不能申請,需要先進行整改。
四是已通過認證(在有效期內)的專業可以申請免評,參評高校需列出申請免評專業,不列出則表明這些已通過認證的專業主動接受評估。
6.問:《申請報告》中育人平臺主要指哪些方面?育人平臺的內涵是什么,從哪方面闡述?學生發展和教學成效如何界定?
答:育人平臺應該指高校為培養人才所提供的環境與條件(包括軟件條件與硬件條件)以及為學生發展所提供的舞臺。具體包括:在線教育平臺、科教或者產教融合的實習實踐平臺、科研創新與實踐平臺、學生發展服務平臺等。學生發展指的是學生經過大學學習后的收獲或者成果,包括知識的獲得、各種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等;教學成效指的是通過教學所取得的成果和成效,學生發展是教學最大的成效,但不是惟一的成效,還包括教學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等。
7.問:“已通過認證的專業可申請免評”,請問這里的免評如何理解?評估時如何操作?
答:通過教育部認證(評估)并在有效期內的專業(課程),免于評估考察,原則上無需提供課程資料(課程教學大綱、試卷等)、畢業論文(設計)等相關材料,切實減輕高校負擔。具體名單附后。
8.問:參評高校如何選擇評估指標?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指標體系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標兩部分。
針對第一類審核評估,重點考察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能力、教育教學水平和綜合改革成效。定性指標全部為必選,強調3個注重:注重本科教育的時代要求,引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注重特色發展,引導高校全面開展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注重質量保障的文化機制,引導高校提升內部質量保障能力、加強質量文化建設。定量指標綜合考量“雙一流”建設動態監測指標以及教育部相關評價指標,審核重點中設置了35個反映高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的關鍵數據進行定量審核。包括22個必選項和13個可選項。在可選指標設置上給足彈性空間,高??山Y合本校辦學實際和優勢特色,自主選擇定量審核指標,進行等量或超量替換;“數據平臺”提供不同類型高校常模數據(即高校本科教育教學關鍵數據平均值),參評高??筛鶕k學定位和實際需求,自主選擇多個類型高校常模數據作對比分析,同類型常模比較長短,從而進一步找準所處坐標和發展方向。
針對第二類參評高校,通過模塊化設計定性指標,首次設置統一必選項、類型必選項、特色可選項、首評限選項,由高校根據要求和辦學實際自主選擇。統一必選項體現國家對高校辦學和人才培養的剛性要求,類型必選項體現對學?!熬珳省倍ㄎ缓筒町惢l展的引導,特色可選項體現引導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首評限選項體現對首次參加審核評估高?;緱l件的剛性約束。定量指標聚焦反映高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的關鍵數據,包括國家“雙一流”建設動態監測指標、國家基本辦學條件監測指標、教育部關于本科人才培養的相關評價指標等,集中體現了新時代國家對各類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審核重點中設置了46個定量指標,分為必選項和可選項。其中必選項30個,可選項16個?!氨剡x項”是指該定量指標必須選擇;“可選項”是指該定量指標可結合辦學實際和優勢特色自主選擇?!氨剡x項”對標國家底線要求,包括國家對高校思政教育、教師隊伍、基本辦學條件、學生發展與支持服務方面的要求等?!翱蛇x項”引導高校辦出特色和水平,包括學校卓越教學及學生培養所取得的成效等,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和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至少8項。
9.問:評估方案中列出可選指標是可以等量或者超量替換的,那么這個可替換的范圍,目前是不是有明確?
答:定量指標及其常模選取通過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評估系統(以下簡稱評估系統)中進行。在可選定量指標設置上給足高校彈性空間,高??山Y合本校辦學實際和優勢特色,自主選擇定量審核指標,進行等量或超量替換
10.問:高校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怎樣在審核評估中科學體現立德樹人?
答: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對新時代“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積極回應。審核評估中如何科學體現立德樹人,建議從以下幾點考慮:一看學校的辦學方向,二看學校三全育人體系建設情況;三看學校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四看在學校各項工作中是否體現了把立德樹人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標準(例如教師評聘、考核、評優等)。
11.問:學校第一次參加審核評估,與合格評估有哪些不同?對學校發展有什么作用?
答:合格評估是國家針對2000年以來的新建本科高校實施的帶有強制性的質量保障制度,核心要義是對“三基本”底線把關,重在達標,通過合格評估把牢新建本科院校質量底線,促進本學經費投入,促進辦學條件改善,促進教學管理規范,引導參評高校構建并逐步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形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高校通過合格評估之后,就進入以持續改進為目標的周期性審核評估。審核評估采取柔性分類方法,提供兩類四種評估方案,供高校自主選擇,強調“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突出診斷和激勵功能,以評估理念引領改革,以評估舉措落實改革,以評估標準檢驗改革,集中專家智慧發現問題,推動高校建立持續改進機制和質量文化,促進高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合格評估和審核評估二者在出發點和時序上不一樣、相互銜接遞進,從制度層面來對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高校本科教學工作進行質量保障。
通過審核評估,有利于從合格評估的“形似”“達標”躍升到“神似”“達成”,促進高校找準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和弱項;促進高校堅定辦學定位和方向;促進學校更加強化本科教學核心地位和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持續改善辦學條件;促進學校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牢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引導學校合理定位,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推動高校建立健全質量保障體系,形成質量文化,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附件:通過教育部評估中心本科專業認證并在有效期內的專業名單.xlsx